礼品采购的七大误区
发布日期:2016-09-14 10:45:01 访问次数:1260
年底降至,又到了礼品的采购旺季。锦绣玛礼品认为恰到好处的选择礼品才能有效的向收礼者传递感情,表达感谢之意。但很多时候,采购者往往费尽心思选购的礼品却得不到受礼者的认可,究其原因才发现很多采购者在采购礼品过程中进入了采购礼品的误区。
误区一:以自己的喜好来采购。
很多礼品采购商在选择礼品的时候自我意识强烈,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礼品,这往往适得其反。一定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受礼客户的地位、职业、性格、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爱好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若不注意,很容易送礼送出笑话。
误区二:包装极端,要不简陋要不奢华。
很多采购商在采购礼品时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礼品好包装无所谓。或者是送礼品就是送包装,包装一定要奢华。这样的极端想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精美的包装是可以提升礼品档次的,但是必须物有所值。同样好的礼品也需要精美的外包装来衬托。包装和礼品本身的价值不要给受礼者太大的心里落差,适中就好。
误区三:多送效果就好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礼品,数量加倍,效果不一定加倍,所以送礼者在送礼时,认为礼品数量加倍,效果就会加倍,多送效果就好是一个送礼的误区。比如会议礼品,很多人都会携带不了太多东西,公司送品牌的派克笔、水宜生保健杯这种占用空间小且品牌知名度高的礼品,既方便携带且送礼有面子。就比送一堆体积大又笨重的食用油要好的多。
误区四:送了礼受赠者就一定买帐
送礼一定要考虑受礼者的感受,包括宗教信仰。否则受赠者不一定会买你的帐,反而让受礼者反感你的行为,那就得不偿失了。比如你送给基督教信徒一尊佛像,我想哪个受礼者也不会买你的帐。
误区五:一种礼品送天下
张小姐他李小姐同为某企业的销售代表,只是负责的销售区域有所不同,两个区域的经济状况,客户情况并无多少差异,但是张小姐的销售业绩却总是远远大于李小姐,很长一段时间让大家摸不着头脑,找不到原因。直到中秋节来临前,给客户赠送礼品时,部门经理才找到了原因所在。
原来这个企业在重大节日都会重要客户送去一份礼品,在每次送礼时张小姐总会根据不同客户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礼品,投其所好,因此也深得客户的尊敬他感激。而李小姐是一种礼品送天下,对任何一个客户都是一款礼品,客户对李小姐也心存感激,但是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送礼似乎只是合作上的一种营销手段,而非有人情味道的关爱。所以,张小姐的销售业绩大于李小姐的就是理所当然了。
案例中的李小姐走入“一种礼品送天下”的送礼误区,很多时候,这个礼品根本不适合此受礼者,因此让受礼者无法感受到礼品所传递的情感,感受到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下的冰冷的营销手段。同样是送礼,礼品同样带着营销手段的面具,为什么张小姐的受礼者就看不到营销手段的面具呢?
一种礼品送给所有的礼赠对象,是送礼的大忌,多半不能起到送礼的效果。即使一种礼品送天下有节约成本,操作简单等等诸多的优势,也希望送礼者不要采取这样的送礼方法。
误区六:价值高的礼品,效果一定会好
过年了,小王想给老板一件礼物,以表达自己对老板培养自己的感恩之情。想来想去送什么呢?于是买了一件价值好几天元的镀了金粉的纪念品,兴致勃勃地送给老板,满以为老板会非常喜欢,但是收到礼品后,老板的脸上反而闪现出一比不知所措的尴尬神色。
之后的工作中就更加尴尬了,一次公司搞一个活动,老板将策划创意给了更有经验的小赵,老板只是觉得小赵更合适做这项工作,并无它意,可是小王心里不好受了,我既然送给老板你这么贵重的礼物,就是希望你能多关照我,多提拔我,你竟然……
礼品太贵了,受礼者反倒尴尬,适当的礼品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如果这次送的礼品已经贵到这个地步,下一次再送什么?送比这更贵的恐怕双方立即都恐慌了;送礼品,要注意留有余地。
误区七:不注重礼仪
“ 发福利,发福利了!”又到一年三月八,某企业的女员工们乐坏了,个个笑脸相迎地三个一起,五个一群去市场部领福利品,进去后,采购部的王经理扯着嗓子喊:“排好队,这边凳记了再拿,谁没有经过允许就随便拿东西!放下!”这边好奇地对着礼品包装查看的王大姐脸顿时红成了两片猪肝,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很多采购商无意间就会走入一个误区:选好礼品就可以了,礼赠方式、礼仪不用太费心。案例中礼品采购部的王经理,学过精心挑选给员工买回了福利,员工也是喜气洋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领取,结果就在这最后一个环节却出了问题。
选好礼品只是完成了礼赠过程的一半,好的礼赠方式他礼仪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将礼品双手捧给员工、客户,再说一句祝福的话,这样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