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蜀绣资讯 > 公司新闻

蜀绣传承人孟德芝大师

发布日期:2016-09-14 10:27:35 访问次数:5726

蜀绣传承人孟德芝大师
        孟德芝简介
  1961年3月生,成都人,中共党员。现任
成都蜀绣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蜀绣技艺创作、研究30年。先后荣获成都市劳动模范、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优秀技艺人员、四川省十大民间技艺杰出传承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化品牌艺术家、四川省德艺双馨工作者、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现为成都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刺绣专家。
  一个春意盎然的下午,暖阳高照,记者如约采访了蜀绣传承人孟德芝女士。孟德芝给记者的印象是人如其名。“德”才兼备,“芝”(知)性高雅。清秀的脸颊,精致的五官,一头微卷的秀发自然的飘逸在双肩。初见时,估计她的年龄在35岁上下,问后才知,其容貌与实际年龄相差甚远,颇显年轻。请教她保养“年轻”的秘诀,笑答:“每天对着蜀绣这种美丽的事物,眼里全是漂亮的东西,人自然也会受些影响,略显年轻了。”
  镜头切片一
  年轻的母亲料理完家务后,在绷架旁落坐,拾起绣花针正准备刺绣,就发现绣布上的异样。她看了看坐在门槛上,手里拿着连环画,眼睛却不时往这边偷瞟的小女孩,微笑着摇摇头,暗自说道:“这孩子,又玩针……”
  绣针彩线 伴童年
  1962年的春天,草长莺飞,花红柳绿。轻柔的阳光,透过土墙外那棵百岁老槐树茂密的枝叶,星星点点地洒在一户农家小脘的泥地上。小院靠近老槐树的墙角,一位女子坐在绷架旁,微低着头,指间捻着一枚绣花针,专心致志地在绣布上飞针走线。离女子不远处的地上,放着个竹编摇篮,篮中一个约摸一岁左右的孩子正在酣睡,甜甜的笑容挂在脸上,许是正做着个美美的梦。
  一阵微风轻拂而过,带来淡淡的凉意和春天泥土中特有的清香,女子的衣袖也随风而动,一片叶子从老槐树上掉下,在空中打着旋儿,不偏不巧,刚好落到孩子的脸上。孩子睁开了双眼,许是极不乐意落叶打断了自己的美梦,她“哇……”的一声啼哭起来。刺绣女子慌忙放下指间的针线,侧身弯腰,抱起正在啼哭的孩子。一边用手轻拍孩子的后背,一边指着绣布道:”小芝芝,不哭啦,看妈妈绣的花花……”孩子似乎听懂了女子的话,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目光落在绣布中一朵即将完工的芙蓉花上,停止了啼哭。她学着母亲的样子,伸出小手指着绣布,嘴里咿咿呀呀起来,好似在对这件作品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女子望着孩子,满意地笑了:“咱芝芝就是能干,都会帮妈妈看花花好不好看了,长大后,一定比妈妈绣得还好,绣好多好多漂亮的花……”刺绣女子也许不曾料到,这句原本只是逗孩子的话,多年以后,却真的灵验了。
  对蜀绣的记忆,孟德芝说可以追溯到自己的童年。如果胎儿是有记忆的,那么可以追溯到自己在母亲腹中的日子。若从家史来看,蜀绣的记忆在家族中可以连上好几辈,很多年。她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母亲包世群在被人夸奖刺绣技艺高超时,总忘不了对外婆唐正英感激几句,大致意思是,自己的刺绣技艺都是缘自母亲的真传。外婆唐正英的绣艺又是从何学来,孟德芝并未向记者提及,估计应该也是继承了上一辈的技艺吧。如此看来,孟德芝出生在一个与针线有着不解之缘的刺绣世家。
  小时候的孟德芝似乎天生就对刺绣有种偏爱,母亲刺绣的身旁总有她小小的身影,她喜欢看那枚小小的绣针在绣布间上下穿梭,来回跳动时的姿态;也喜欢看那些五彩续纷的彩丝,随着母亲指间的绣针在空中飞舞的影子。小小的她曾问过母亲这是在做什么?母亲告诉她,这是在刺绣。那时的小德芝还不太明白“刺绣”的含义,但她知道,每次布上的花纹变得最好看时,母亲便会从绷架上取下绣布。次日,自己的荷包里便会多出几粒甜甜的糖果,而家中的绷架上,会重新绷上块崭新的白布,母亲又会在上面飞针走线,绣出美丽的花纹来。
  每个孩子在遇到喜欢的事情时总想亲自试试。天天围着绷架转的小德芝,终于在某日乘母亲离开绷架的隙间,偷偷拿起绣花针,在绣布上刺了一针后,迅速“逃离”现场,躲在门缝后看母亲回来时的反应。果然,母亲在重新拿起针时便发现了异状。也猜到是小德芝干的—于是把她叫来责备了几句,内容大约与年龄太小,玩针很危险之类有关。不过从那时起,家里绣布上就常留下小德芝的“杰作”了。
  随着在绣布上偷偷刺绣之事,总被母亲发现,到偶尔一两次逃脱母亲慧眼。成为自己留在母亲作品中的得意之作,日子也一页页翻走。孟德芝渐渐长大。从小学到中学,转眼到了1979年高考的日子。
        镜头切片二
  1979年年底,在成都蜀绣厂的初级绣工房里。一群十八九岁的女孩子正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工位上。一张大木桌上,放着十几张绣好的作品,一位老师模样的长者,站在木桌旁。低着头,认真地看着每幅作品。突然。他抬起头来,慈祥的目光来回扫视了女孩子们一番,最后停在孟德芝的脸上,他面带微笑大声的讲道:“本次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孟德芝!”,顿时整个工房响起一片掌声。女孩子们都向孟德芝投来佩服的目光。
  初学绣艺 显天赋
  1979年,对孟德芝而言,注定是非常特殊一年。这一年载着她高考前的梦想与深夜小灯前清瘦的身影;也装着她高考落榜后的失落与踏上刺绣之路的憧憬。
  学生时代的孟德芝,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深受同学、老师的喜爱,那时的她对老师有着深深的崇拜,她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当老师,向学生们传授文化知识,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带着这个梦想。高考前她在填写志愿时,毫无犹豫地写上了师范院校。不久,高考结束了,和其它同学一样,孟德芝在家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成绩的公布,她知道自己的成绩虽说在班上是数一数二,但1978年正值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想考上大学,也并非易事。很快。高考成绩公布了。全班仅有两位学生上分数线,孟德芝位列其中,还是班上的第一名,她非常高兴,憧憬自己即将踏进“象牙塔”,实现教师梦,可惜,事与愿违,因为高考志愿的原因,孟德芝最终意外落榜,她感到非常的失落和彷徨。
  也许一切都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孟德芝的教师梦虽然破灭了,却换来了一份她与蜀绣的不解之缘。
  同一年秋天,身为成都蜀绣厂高级绣工的母亲退休了,没有考上大学的孟德芝,以顶替母亲的身份,成为成都蜀绣厂的一名新绣工,师从当时蜀绣界著名的蜀绣大师肖福兴,全面学习刺绣技艺。对恩师肖福兴的印象,孟德芝说,师父的手很大,刺绣时,小小的绣花针在他手中像隐身了般,只见五彩的丝线在他灵巧的指间飞舞,却不见针。初进厂时,见到这个高高大大的男师父时,她曾感到无比惊奇,她觉得,绣针是属于女人的专利,男人怎么可能绣得好花呢?不过,在看了师父的刺绣作品后,她除了佩服得五体投地之外,还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练就出和师父一样的高超技艺。
  也许是小时候,在母亲的影响下,孟德芝对蜀绣耳濡目染,早早便有兴趣了;也许是家族的遗传,让她天生就有刺绣的天赋。初进蜀绣厂的孟德芝,很快便在刺绣技艺上展示出自己过人的天赋。她悟性极高,兴趣浓厚,学习又刻苦,刺绣技艺突飞猛进,迅速成为同批新绣工中的佼佼者,刺绣的第二件作品,就获得新绣工绣艺比赛的一等奖,很快便成了师父肖福兴的得意弟子。
  1981年,是孟德芝颇为自豪的一年。她与蜀绣厂的其它几名大师级绣工一起,参与了大型双面绣“芙蓉鲤鱼”蜀绣的绣制工作,这件艺术品绣成后,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至今。这一年,孟德芝还不到20岁,在蜀绣厂工作刚好两年。
二维码
QQ
电话
13980803583
邮件
jinmaxiu@163.com
地址
浣花香大厦7楼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