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蜀绣资讯 > 行业新闻

灾区传授蜀绣 一针一线感恩情

发布日期:2016-09-09 17:08:27 访问次数:1255

灾区传授蜀绣 一针一线感恩情
灾区传授蜀绣一针一线感恩情
灾区传授蜀绣一针一线感恩情
灾区传授蜀绣一针一线感恩情
灾区传授蜀绣一针一线感恩情
绣花针在白色丝布上翻飞,一针一线中注入对党、国家和社会的感恩之情。6月13日,随着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落下帷幕,“传承蜀绣,重建家园”大型公益传承系列活动也圆满画上句号。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活动主办方——四川锦官城百货有限公司带领数十名蜀绣大师和四川省传承蜀绣学校学员,携3幅大型蜀绣作品,巡走都江堰、北川、绵阳、映秀等七个重灾区,向灾区人民传授蜀绣技艺。灾区群众则用学到的技艺参与作品的绣制,用手中针线,彰显不屈精神。

  “传承蜀绣,重建家园”大型公益传承活动圆满结束,四川锦官城百货有限公司带领数十名蜀绣大师和四川省传承蜀绣学校学员,巡走都江堰、北川、绵阳、映秀等七个重灾区传授蜀绣技艺

  授人以渔

  板房里办起绣艺班

  2008年5月12日,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无论是来自民间的志愿者,还是来自各种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志愿者,都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刘汉森就是其中一位。作为四川锦官城百货公司总经理,他第一时间号召公司员工捐款捐物,并亲自将救灾物资运送到灾区。

  垮塌的房屋、断裂的桥梁,面对大自然惊人的破坏力,刘汉森发现,他们准备的救灾物品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们能为灾区做些什么呢?”建房子?没条件。做生意?直接送过去也不是长久之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考过后,他决定教授受灾群众一项技术,并指导他们凭借技术来赚钱,这种方式会使救助效果更加长远。于是,蜀绣培训班应运而生。

  刘汉森很快行动起来,一方面通过考察实情,针对灾区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在2008年8月就完成了“传承蜀绣,重建家园”行动的全部计划和资金、物资的准备工作,以及2008年底的蜀绣作品创作任务。另一方面,他和四川旅游协会商品分会、四川旅游协会商品蜀绣基地、成都蜀绣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有关单位,在都江堰“勤俭人家”板房安置点开展了绣艺班的传授行动。

  12月12日,由四川锦官城百货有限公司出资,在都江堰修建了“四川省传承蜀绣学校”,聘请蜀绣大师们任教。学校学员全部来地震重灾区,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免费向大师级的师傅学习蜀绣,连食宿这些费用也不用出。一个月以后,根据学员们的出勤情况,学校还每天发10元钱的学习鼓励奖,并出资回收学员的练习作品。这样的模式受到百姓欢迎,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培养灾区学员200多人次,已经结业取得劳动部门证书的有25人。

  创新蜀绣

  展现川人感恩情怀

  过去一年,刘汉森和全国人民一起,见证了灾区从地震之初的满目疮痍,转化为而今的勃勃生机。作为四川人,刘汉森和他的蜀绣学校决定,通过紧扣“5·12”主题的蜀绣作品,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为载体,用我们手中的一针一线来彰显不屈精神,以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千针万线来表达感恩之情。

  2009年4月28日,“传承蜀绣,重建家园”大型公益传承活动、“千针万线感党恩”巡回传习启动仪式在都江堰举行。“勤俭人家”板房区里,蜀绣大师和来自灾区的学员们展示了一幅幅绣品。其中有3幅蜀绣成为众人焦点。

  “这是胡锦涛主席当时在飞机上研究灾情的画面。”绣面上,“汶川”、“北川”等受灾点地名在地图上清晰可见,胡锦涛主席埋头注视地图,额头上深深浅浅刻着几道皱纹,微蹙的浓眉下双目透着坚毅。

  主绣之一的赵崇延说,这幅绣品《地震撼不动运筹帷幄的主心骨》是以胡锦涛主席关注地震灾区、指挥抗震救灾为主题。绣品2米长、1.5米宽,从去年10月开始绣制。“‘真人像’的绣制难点就是要把人的眼神、面部表情绣得活灵活现。仅绣制双眸,就用了整整2天时间,一共用了12种颜色的织线!”整个绣像的面部尺寸达到60厘米,是迄今为止中国刺绣业界面部尺幅最大的写真绣像。

  另一幅名为《我们在您怀里,您在我们心中》的绣品同样打动人心,大受当地群众称赞。“你们看,温爷爷的眼睛好像会说话!”长1.6米,宽近1米的绣面上,2名灾区小朋友紧紧依偎在温爷爷怀中,总理脸色凝重,望着远方的唐家山堰塞湖……据说,刺绣业界,是以传统国画风格为主流,写真绣像基本不涉及。即使有少数写真刺绣,一般是1人,最多2人。而在此幅作品幅面上有3个人,从表情上体现出内心世界,这要用刺绣来表达有很大难度。

  据活动负责人介绍,这两幅作品在技艺和题材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特别是采用蜀绣传统技法来绣制写真绣像是极其少见的。作品既展示出蜀绣的高超技艺,也展现了四川人自强不息的坚强决心,更展现了四川人知恩图报的情怀。

  第三幅绣品《四川依然美好》,又名《熊猫十三娇》,震后出生的13只大熊猫宝宝以各式憨态可掬模样出现在绣品上,毛发丝丝分明,栩栩如生。这幅作品中熊猫以拟人的动态,个个眉目传情,生活情趣盎然!使用了蜀绣的晕针、复盖针、丝毛针等复杂针法,以高超的蜀绣技艺和针法才绣出这一个个毛绒绒的可爱大熊猫。

  七站巡回

  万名灾区群众刺绣感恩

  在首站都江堰开展的传习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一位署名“IBM”的网友把这一天的经历发到网上。“步骤不复杂,首先是蜀绣老师教针法,然后自己拿到针,实际操作。老师用小手钳指着下针的地方,又指着出针的地方,我们就绣,如此反复,感觉很不错。好多人都绣了,其中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

  青城山、北川、绵阳、映秀、汶川……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刘汉森带领十几位蜀绣大师和部分蜀绣学校的学员,携上这3幅意义深刻的蜀绣作品,辗转7个重灾区,开展蜀绣巡回传习活动。每一个地方,都有难忘回忆。

  5月5日、6日,青城山飘着绵绵细雨,蜀绣作品碰不得水。于是,工作人员找来大块白色塑料布,几个人分别持角拉开,手拉累了又换人。当地群众纷纷冒雨前来参加活动,热情高涨。两天的传习活动,就在这样的临时“塑料棚”下展开。

  5月7日,巡回传习队伍一行人来到北川,前后一共呆了7天。这段时间里,他们白天进行传习活动,晚上则到板房区给灾区群众送去生活用品。参与感恩传习活动的人很多,大家都排队等候。有一位大姐在绣制《我们在您怀里,您在我们心中》蜀绣时,泪流满面。绣面上的此景此情,让她回忆起当时的画面。周围的人被她感动,瞬间红了眼。

  在北川期间,正遇5·12地震一周年,北川老县城对外开放,接受民众悼念。在开城的前一天,刘汉森来到望乡台眺望震后北川,深有感触,在临开城那天晚上,写下诗歌《望乡台——北川的思念》。

  传承蜀绣

  用双手重建美好家园

  经过一个多月的巡回传习,传习队伍回到成都,参加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遗公园B21—C展区里,三幅作品挂了出来,瞬时吸引了众多人关注。得知这几幅大型绣品有近万名灾区群众参与绣制,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深情,意义非同凡响,大家更加激动,争先参与绣制。尽管好些人完全不会蜀绣,却还是希望能借此绣品表达心中的感恩。

  6月13日,非遗节落下帷幕。这一天,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成都市文化局局长朱树喜来到展区,为这3幅饱含灾区人民感恩之情的蜀绣作品进行收针。一针、一线,抬手穿梭间,为“传承蜀绣,重建家园”大型公益传承系列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活动结束了。他们说下一步的计划主要有两个:其一,将《地震撼不动运筹帷幄的主心骨》、《我们在您怀里,您在我们心中》、《四川依然美好》三幅蜀绣作品捐赠给国家相关博物馆,或者通过义卖、拍卖形式,将所得款项全部用于灾区的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和传习的作品,能够鼓励灾区群众的艰辛努力和表达群众感恩天下的情感,并扩大蜀绣的社会影响力。”其二,在地震灾区开展刺绣的生产性传承,鼓励和支持灾区群众用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

  早报记者 肖莹佩图片由四川锦官城百货有限公司提供

二维码
QQ
电话
13980803583
邮件
jinmaxiu@163.com
地址
浣花香大厦7楼
顶部